来自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统计局、世界银行、建行总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单位的官员、专家和学者日前应邀出席“宏观中国论坛”时,围绕“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下半年走势”进行了热烈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转折性的回升——上半年GDP增速达百分之八点二,为近三年来的最高水平,但在宏观经济是否越过了周期运动的拐点而步入持久回升轨道这一问题上,专家们意见不同,分歧主要源自对确认拐点以后政策走向的担心,以及对“拐点”概念的不同理解。
持“拐点已经初步形成”观点的学者认为:“拐点”与“亮点”不同,前者指的是经济总量指标(尤其是GDP)的变化趋势发生了转折,后者则是指经济发展的某些特征指标,如消费、投资、净出口等,出现了局部和暂时性的积极变化,但这种变化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宏观经济的总体走势。度量“拐点”的方法有二:一是经济总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由下凸向上凸转变的临界点,二是增长率的变化率由负到正的转折点。从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实绩看,便可以认为经济增长率由降而升的拐点已经形成。
不赞同拐点已经出现的与会者则认为,拐点是指经济增长率在整个经济运行周期当中出现了某个低点之后又呈现连续上升态势,或者至少维持某个较高水平不变,如果增速提上去以后不久又掉下来,则不能称为拐点。虽然当前经济景气呈现出种种复苏迹象,但他们认为如果今年不增发五百亿到七百亿的国债,明年的增速就会掉下去,亦即未来一段时期经济能否保持增长,还要取决于下半年增发国债的力度,这样的情况是不支持“拐点已经出现”这一判断的。
无论是否赞成拐点已经出现的判断,与会者在“止跌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当前经济增长还存在着脆弱性和不稳定性”上显然达成了共识,认为下半年的经济增长会比上半年慢一点,大部分与会者是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在百分之八以内。原因是:首先,下半年投资、消费、出口这三大需求的走势将发生变化。下半年的增长速度会略慢于上半年,考虑到下半年面临着去年第四季度GDP增长幅度较低的有利情况,因此下半年经济保持百分之八或者将近百分之八的增速还是有可能的。其次,经济增长动力仍不是发自内部的、企业自身的,而在很大程度上靠着政策性的和来自外部环境的支撑。以外贸为例,上半年的贸易增长仍主要得益于亚洲经济的复苏和美国经济的持久增长,与政府出口退税和打击走私的政策也有关,而对外贸易是双刃剑,通过外需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同时,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也会因为外贸依存度的提高而降低。投资领域也存在着同样问题:投资主体和资金来源仍以财政投资和国债发行为主,近几年来政府政策极力想启动的民间投资仍未真正活跃起来。再次,农业、农村和农民收入的问题还有待下大力气去解决,否则,宏观经济就难以进入持续回升的通道。
基于以上分析,与会者建议:首先,积极财政政策要继续实行,不能松劲,而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尚无需担通货膨胀之忧。其次,政府职能要真正转变,要切实为企业创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来刺激民间投资。再者,要牢牢抓住当前经济开始复苏这个机会,按照加入WTO后必需遵循的规则进行深层次的体制改革,使经济增长拥有内在动力,从根本上解决长期稳定发展的问题。最后,要想解决农村一点五亿到二亿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加快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是唯一出路。